我校挂钩帮扶工作获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表彰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8-04-10浏览次数:61

  近日,省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下发《关于对2016—2017年度全省帮扶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帮扶工作队员的通报》(苏扶〔2018〕4号)文件,对在2016-2017年度挂钩帮扶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了表彰,我校被评为“全省帮扶工作先进单位”,帮扶队员胡龙飞同志荣获“全省优秀帮扶工作队员”称号。

  根据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我校作为2016—2017年度淮安区“五方挂钩”帮扶协调小组成员单位,挂钩帮扶车桥镇大东村。两年来,落实帮扶资金35万元,捐赠补缴党费专项扶贫资金20万元,协调其他资金358万元,赴淮调研师生100余人次,完成产业开发、民生改善、艺术和教育帮扶、引导建强组织等方面帮扶项目(活动)20余个,帮助大东村实现了村集体收益从零到三十余万元的飞跃,为淮安区城乡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圆满完成省委省政府赋予的帮扶任务。省委驻淮安区帮扶工作队发来感谢信,对我校帮扶工作给与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两年来,校党委认真学习习大大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把挂钩帮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列入议事日程。党委常委会多次就驻村帮扶队员选派、帮扶资金落实、帮扶对策制定等工作进行专题研究。校党委书记管向群于2016年4月专门就做好挂钩帮扶工作作出批示,要求“加大力度,发挥优势,为淮安区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目标作出更大贡献”。校党委常委、副院长吕斌和组织部长王晓泉定期听取帮扶队员工作汇报,并于第三个国家扶贫日之际,深入大东村调研走访,与当地干部群众座谈扶贫工作。为营造精准扶贫浓厚氛围,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参与挂钩帮扶和脱贫攻坚,校党委于2016年11月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开展了爱心募捐活动,全体校领导和中层干部捐款11600元,联合省委驻淮安区帮扶工作队为大东村特困户陆凤友重建房屋,受到了当地干部群众的赞誉。

  大东村是“十三五”时期省定经济薄弱村,全村3000余人口,新一轮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100余户,400余人。其中,因病因残致贫的占到85%以上,脱贫难度大。大东村资源禀赋差,仍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为帮助大东村摆脱发展困境,我校广泛汇聚资源,把增强村、户造血功能摆在首位,实施了高标准鸽舍(2栋)、标准化厂房(1500平方米)、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60千瓦)、红膏蟹生态养殖示范基地(350亩)等资产收益型项目和产业开发项目,帮助大东村集体至少五年以上每年稳定增收35万元左右。其中,每年至少拿出20万元用于低收入农户增收脱贫。举办3期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培训98人次,4次组织专家上门为低收入农户提供种养殖技术引导。其次,着力改善民生,为大东村修建桥梁1座、联组水泥路1325米,建设1100平方米村综合服务中心、1000平方米村民广场和220平方米村级示范卫生室,组织低收入农户516人次参加免费体检和诊疗,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为创新扶贫思路,放大帮扶效益,我校充分发挥艺术和教育资源优势,弘扬美善精神,描绘出一道独特的艺术扶贫风景线。校团委、流行音乐学院组织师生志愿者赴淮安举办“颂歌献给党”文艺晚会,校团委赴车桥镇红军小学开展关爱留守儿童暑期艺术支教,设计学院师生为恩来干部学院、工作队、车桥镇等提供了设计艺术帮扶,舞蹈学院大学生志愿者为车桥镇农民舞蹈队开展艺术支教,美术学院大学生志愿者为车桥镇墙绘宣传画,大大提升了当地群众的精神学问生活品质。在我校的帮扶下,大东村村“两委”凝聚力、战斗力显着增强,村容村貌明显改善,村民收入明显提高,彻底扭转了落后的发展局面,走出了一条生态、高效的脱贫致富之路。帮扶队员胡龙飞同志的帮扶工作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干部群众的一致肯定,被授予“淮安区优秀党务工编辑”“淮安区荣誉市民”等荣誉称号。(组织部)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